综合新闻

上观新闻 | 一位核酸检测志愿者的日常

发表日期: 2022-03-30

 

  

  第一次穿“大白”喘不上气,下了夜班一靠枕头秒睡;我的工作也许可以让核酸检测报告出来得更快一点

  ——上海巴斯德所志愿者  金思卉

 

 “有天凌晨,紧急送来一批样品,我和小伙伴接连8小时连轴转,没有休息一下。”23岁的金思卉,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第一批支援核酸检测实验室的14名志愿者之一。

  第一次穿上厚重的“大白”防护服,金思卉就感觉喘不上气。之前她进所里的P2实验室时,也需要做防护,但“大白”装于她而言有一种紧紧的压迫感,第一次穿就耗费了10分钟,“刚开始,就算穿着防护服什么都不干,也会觉得累。”金思卉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金思卉上晚班,从21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中间休息半小时,吃碗泡面。工作时她和小伙伴几乎不喝水,因为上洗手间穿脱防护服不方便;只有等样本时,她们才偶尔交流几句,因为怕话说多了,面罩起雾,这样就看不清楚了。

  第一个晚上还没来得及“倒时差”,金思卉就直接上岗了。晚班结束后她边吃早饭边打瞌睡,回到临时宿舍,一靠枕头就“秒睡”了。此后,她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两件事:上晚班和睡觉。

  金思卉的工作主要是提取核酸RNA,上机进行PCR反应,还要搬运和拆封试剂。由于一直在“走”,一晚上下来,小腿有些酸痛。“累是肯定的,但有过心理准备,还是可以承受的。就是防护服太闷,脸上过敏有点痒。”金思卉说,小伙伴们都很有干劲,负责移液和加样的志愿者手部一直在用力,几个钟头下来,吃泡面时手都会颤抖。

  来自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第一批14名核酸检测志愿者,大多是90后。尽管大家被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但每次在物流通道传送样品时,透过玻璃窗辨认对面的伙伴,然后比一下“胜利”的手势,就是乐趣所在。

  说起做志愿者的初衷,金思卉话语朴素:“我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PCR实验是我几乎每天都在做的常规实验。疫情之下,我的工作也许可以让核酸检测报告出来得更快一点。”

  应征志愿者的前一天,金思卉刚刚度过了23岁的生日,尽管今年没有吃到生日蛋糕,但她许下了一个特别的心愿:希望疫情快点结束,期待相逢在春天。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题图: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志愿者,采访对象提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