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赋能成长,蓄势前行——上海巴斯德所多人入选中科院上海分院人才项目

发表日期: 2021-12-02

  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行上海分院系统人才工作推进会,宣布启动“上海分院青年英才培育计划”和“上海分院青年博士后合作导师支持计划”。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青年科研人员Nicolas Berthet、晁彦杰、江陆斌、刘星、孟璐、王程远等多人入选相关人才项目。上海巴斯德所一直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院党组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持续引进培育卓越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大力支持。

  在此,祝贺研究所入选项目的科研人员,希望他们能在未来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为“国家人”“国家队”,能心系“国家事”,肩扛 “国家责”,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应有力量。

  

    Nicolas Berthet,病原发现及其分子特征研究组研究员、课题组长

    入选项目:上海分院青年博士后合作导师支持计划(入选博士后:Meriem FASSATOUI)

    Nicolas Berthet,用基因测序寻找病毒密码

  Nicolas Berthet研究员于2019年加入上海巴斯德所,组建病原发现及其分子特征研究组。课题组凭借第二代和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从分子层面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分析鉴定,通过使用多种测序技术对细菌的16S rDNA、18S rDNA及全基因测序展开宏转录组学及宏分类组学研究,特别是用从肠道微生物菌群中分离出的厌氧菌来进一步鉴定肠道病毒。

  Nicolas Berthet曾参与过许多病毒测序研究,例如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等。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作为研究所新冠病毒科研攻关团队的主要成员,利用第三代纳米孔测序技术对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还通过实时测序技术Ampliseq对SARS-CoV2基因组进行测序并与传统二代测序方法比较。此外,他对HPV基因组整合到人类基因组可否用于作为宫颈癌预后标志物进行评估,研发出用于还第三代基因测序的HPV基因组富集方法。目前,Nicolas Berthet及其团队成功搭建了较成熟的第三代基因测序及分析平台,并积极进行所内外合作,使研究所在相关领域科研能力和速度进一步提升。  

  

  晁彦杰,微生物RNA系统生物学研究组研究员、课题组长

  入选项目:上海分院青年博士后合作导师支持计划(入选博士后:刘方)  

  晁彦杰,发现非编码RNA的作用与机制

  晁彦杰研究员2021年入职上海巴斯德所,组建微生物RNA系统生物学研究组,主要以人体重要病原细菌和肠道共生菌为研究对象,利用独特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功能基因组研究方法,分析细菌与宿主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转录组RNA变化和关键功能基因,鉴定新型的非编码小RNA、RNA结合蛋白和微型小蛋白,加深对微生物致病性、持留耐药、宿主互作与共生机制的认识,推动新型抗菌药物与疫苗的开发。

  晁彦杰研究曾首次发现了一类隐藏于mRNA内的新型“无帽”非编码RNA,阐明了这类小RNA的生成、加工和调控的分子机制,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另外他还参与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Emmanuelle Charpentier的研究工作,首次报道了细菌CRISPR-Cas9免疫系统,并完成tracrRNA的体外鉴定工作,为基因组编辑提供了核心工具,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变革。近年来晁彦杰研究员在Nature, Molecular Cel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兼任BMC Genomics杂志编委以及mBio、NAR等20多家权威SCI期刊的评审专家。

  江陆斌,上海巴斯德所副所长、疟原虫表观遗传学研究组研究员、课题组长

  入选项目:上海分院青年博士后合作导师支持计划(入选博士后:黄正辉、李素瑾、王晓星)

  江陆斌,坚持探索抗疟防控新策略

  江陆斌研究员自2012年加入上海巴斯德所以来,坚持着眼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疟疾研究领域存在的关键难题,组建以“恶性疟原虫致病机制与转化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他带领团队冲破传统的研究思路与技术瓶颈,以疟原虫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为切入点,利用原创的表观遗传基因编辑技术手段,研究疟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治病过程中介导免疫逃逸和多通路感染的新机制,挖掘疟疾疫苗和抗疟药研发的新靶点,探索疟疾防控的新策略。

  江陆斌研究员先后主持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国家级项目和美国NIH R01项目等国内外重要科研项目。他不仅作为通讯作者先后在Nature, PNAS等杂志发表多篇研究性论文,在专利申请及科研转化方面也取得优秀成绩,申请抗疟药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PCT共6项;其中一种小分子候选药物在2016年与药研企业签署了上述专利组合的合作开发协议,现已完成全部临床前研究并向国家药品审评中提交了临床批件第二轮Pre-IND申请。

  刘星,抗感染免疫与免疫疾病研究组研究员、课题组长

  入选项目:上海分院青年英才培育计划、上海分院青年博士后合作导师支持计划(入选博士后:陈鹏程)

  刘星,致力于揭示新型机体免疫应答及调控机制

  刘星研究员于2018年加入上海巴斯德所,组建抗感染免疫与免疫疾病研究组。刘星研究员课题组一直以解决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为导向,聚焦新型机体抗感染及抗肿瘤免疫应答及调控机制研究,旨在揭示机体免疫调控尤其是免疫相关细胞焦亡的关键固有免疫规律,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候选靶点和有效治疗策略,为人口健康、生物技术与医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支撑。

  刘星研究员带领团队在所属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具有高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并相继在Nature、Science、Nature Immun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重要论文,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感染免疫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孟璐,天然防御和免疫调控研究组副研究员、抗体药物研发平台负责人、高级技术专家

  入选项目:上海分院青年英才培育计划

  孟璐,致力于新一代抗体的高速研发

  孟璐副研究员于2018年加入上海巴斯德所,主要从事B细胞(抗体)在结核病、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她作为骨干参与COVID-19高效广谱中和抗体的研发;通过实验解析肝癌B细胞异质性以及单个B细胞受体库特征和抗体应答机制;其研究成果明确了肝癌浸润PD1hi CD4+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孟璐曾获得2021年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资助,并主持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原创项目一项,同时获得了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她积极参与研究所承担的上海科创中心“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项目建设,负责的“抗体药物研发平台”作为平台核心建设内容,致力于打通从原创发现到创新抗体药物研制的技术与路径。孟璐计划领导建设“抗体药物研发平台”在两年内力争攻克抗体创制的共性技术和前瞻技术,建成抗体药物的高效和快速研发体系。

  

  王程远,基因转录调控结构生物学研究组研究员、课题组长

  入选项目:上海分院青年英才培育计划

  王程远,解析基因转录调控新机制

  王程远研究员2021年加入上海巴斯德所,成立基因转录调控结构生物学研究组,主要从事细菌代谢调控,尤其是细菌基因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在科研工作中他积极引入先进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开拓新的研究方向,解决工程技术难题。

  王程远研究员带领团队利用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等手段,成功解析了大肠杆菌转录翻译偶联复合体结构,揭示了RNA聚合酶与核糖体的相互作用、转录因子NusG的协同机制、转录因子NusA的协调作用,以及协同过程中信使RNA长度变化等一系列分子机制,加深了对细菌基因表达及调控规律的理解,也为新型抗菌类抗生素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此外,在植物次生代谢领域,他们解析了植物重要天然代谢产物(萜类物质、酰胺类物质、糖类物质等)中部分关键酶的催化机理,为人类进一步利用这些天然代谢产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研究基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新时代、新机遇、新使命、新征程,作为国家队将勇于担当,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