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科研岗位

病毒与宿主互作及抗病毒免疫应答研究组招聘启事

发表日期: 2025-02-14

[研究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现代疫苗中心专注于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人用疫苗、肿瘤疫苗和动物疫苗开发,通过病毒学、免疫学和疫苗学的基础研究,指导新型疫苗的设计与应用。

国际著名痘病毒研究专家Geoffrey Smith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德国科学院),现代疫苗中心首席科学家,是国际知名的痘病毒研究权威,对痘病毒家族的生物学机制和疫苗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率先利用痘苗病毒开发针对流感、疟疾和乙肝等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同时以痘苗病毒为模式病毒,全面解析了痘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宿主相互作用及病毒复制策略。

Smith院士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和Cell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并被广泛引用。他曾发现多个痘病毒免疫逃逸和复制的新机制,为病毒学、免疫学和疫苗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此外,Smith院士还是病毒学权威教材《费氏病毒学》(Fields of Virology)的撰稿人之一,是该领域的重要学术奠基人之一。Smith院士将于2025年2月正式加入中科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并领导病毒免疫逃逸与疫苗开发研究组,聚焦痘病毒免疫逃逸及新型疫苗开发领域的研究。他的研究组将与陆泳旭研究员的团队深度合作,开展开创性科学研究。

病毒与宿主互作及抗病毒免疫应答研究组是现代疫苗中心的核心团队之一,研究组长是陆泳旭研究员。研究组致力于探索痘病毒(如痘苗病毒及猴痘病毒)的免疫逃逸分子机制,以及开发基于痘病毒载体的新型疫苗与溶瘤病毒。通过多组学方法研究痘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调控,发现并鉴定宿主抗病毒的新机制及病毒免疫逃逸的新策略,从而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靶点及痘病毒疫苗载体。

陆泳旭研究员曾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Smith院士。在痘病毒免疫逃逸机制及减毒疫苗载体开发领域,陆研究员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科研成果以一作及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2023)、Cell Reports(2024,2023,2019)、PNAS(2019),iScience(2023),Journal of Virology(2016,2015)等国际知名期刊,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他的研究组与Smith院士团队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痘病毒免疫机制与疫苗开发领域的研究前沿。

实验室经费充足,科研氛围浓厚,诚邀优秀毕业生与青年学者加入!

[招聘岗位]

博士后(编号:LYX-P-01):2人

工作内容:

1. 开展以下领域的科研课题:

(1)筛选新的抗病毒宿主蛋白;

(2)鉴定新的抗病毒机制;

(3)对痘病毒进行特异性减毒改造;

(4)构建重组痘病毒载体疫苗。

2. 参与课题组科研项目的合作与研究生指导;

3. 协助课题组科研项目的申请与实施。

应聘条件:

1. 年龄不超出35周岁,即将获得或近三年内已获得病毒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或基础医学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并在SCI期刊发表过或即将发表第一作者论文;

2. 科学态度严谨,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具备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实验经验;

4. 具备小型动物攻毒实验经验者优先。

[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

1. 研究所提供补充住房公积金、保健津贴、工作餐补贴、交通补贴、职工补充互助医疗保障计划、健康体检等配套福利保障,符合条件的员工还可申请市级或区级租房补贴、纳入事业编制、获得货币化住房补贴、申请上海市户籍等。

2. 研究所支持博士后申报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及各类科技项目和青年人才项目等 10 余项。博士后全部纳入“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岗位”,博士后进站即落户上海,在站期间可参与所内副研究员岗位竞聘。

[应聘方式]

请将以下应聘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同时发至hrips@siii.cas.cn和luyongxu@siii.cas.cn邮箱,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陆泳旭研究组**岗位(岗位编号***)”。初审合格后,将统一通知面试,择优录用。

1. 中、英文个人简历

2. 自荐信

3. 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扫描件

4. 2封导师推荐信(应聘博士后需提供,其中一封为博士期间导师的推荐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