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Nat. Com. | 王程远研究组合作揭示Rof蛋白调控沙门氏菌毒力的分子机制

发表日期: 2024-04-16

4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王程远研究员与晁彦杰研究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陈振国教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高月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A widely conserved protein Rof inhibits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Rho and promotes Salmonella virulence program”的研究论文,首次阐明了Rof蛋白抑制Rho因子依赖型转录终止,并调控沙门氏菌毒力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为深入研究致病菌毒力因子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线索,为抗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靶点。

Rho因子依赖型转录终止(Rho dependent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是普遍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类转录终止机制。与固有转录终止不同,Rho因子依赖型转录终止主要通过具有5′ ->3′转移酶/解旋酶活性的Rho因子完成RNA聚合酶转录终止过程,同时与转录翻译偶联过程相互协作,在细菌应激基因表达、外源基因沉默、毒力因子调控、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等过程起着重要调控作用。细菌Rho因子依赖型转录终止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1)Rho解旋酶形成开环状态(Ring state)六聚体,并通过其初始RNA结合位点(Primary binding site,PBS)识别信使RNA上的特殊序列(Rho utilization site,rut site)并与信使RNA结合;2)开环状态Rho六聚体通过其中心位置第二个RNA结合位点(Secondary binding site,SBS)与富含嘧啶RNA序列结合;3)开环状态六聚体闭合形成闭环六聚体(Ring state),并通过水解ATP提供能量沿着5’->3’方向在信使RNA上移动;4)Rho解旋酶六聚体接近延伸状态RNA聚合酶,并通过NusG转录因子介导与RNA聚合酶结合,通过水解ATP提供机械力解离信使RNA与RNA聚合酶,最终完成RNA聚合酶的转录终止过程。王程远研究组在此前的研究过程中成功解析了转录因子NusG介导细菌转录翻译偶联(Science 2020)以及Rho因子依赖型转录终止(Nature 2023)的分子机制,阐明了其相互协作调控基因表达的工作模型。然而,细菌中Rho因子依赖型转录终止过程是否还受到其它因子的调控仍未明确。

Rof(又称为Rho off)是一类在细菌中高度保守的调控蛋白,在此前的研究中被报道具有抑制Rho因子依赖型转录终止的功能,然而其抑制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体外结合实验,证明Rof蛋白能与Rho因子直接相互作用;之后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方法解析了大肠杆菌Rof-Rho抗转录终止复合体结构(分辨率为2.8Å)。结构显示Rof能特异性地与Rho因子初始RNA结合位点结合,竞争性抑制Rho因子识别并结合信使RNA中的rut序列,进而抑制Rho因子六聚体由开环状态向闭环状态转变,最终导致Rho因子无法完成转录终止过程。

研究发现,Rof蛋白普遍存在于肠杆菌目(Enterobacterales)、奈瑟菌目(Neisseriales,)和伯克霍尔德菌目(Burkholderiales)中,特别是在肠杆菌目中,其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通过体外转录实验证明,肠杆菌目沙门氏菌中的Rof蛋白与大肠杆菌Rof具有相似的功能机制,可有效抑制沙门氏菌Rho因子依赖型转录终止。沙门氏菌作为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够表达多种毒力因子,主动侵入真核宿主细胞内寄生繁殖。通过分析沙门氏菌毒力基因表达和细胞侵染效率,本研究揭示了沙门氏菌Rof因子通过抑制Rho因子依赖型转录终止,调控了多个毒力因子相关基因(hilAprgHsopB)的转录活性,最终促进了沙门氏菌III型分泌系统的表达组装和入侵宿主细胞的能力。该研究为进一步解析致病菌毒力因子调控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图:Rof蛋白抑制Rho因子依赖型转录终止,调控沙门氏菌毒力因子表达的模式图

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博士后张晶为论文第一作者,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博士生张硕、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周维、复旦大学博士生张翔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7438-7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