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巴斯德所在寨卡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寨卡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Insect cell-produced recombinant protein subunit vaccines protect against Zika virus infection”(昆虫细胞生产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能够预防寨卡病毒感染)于2018年4月1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Antiviral Research在线发表。该项工作主要由黄忠课题组和金侠课题组共同完成,并得到了巴斯德所钟劲研究员和冷启彬研究员的协助支持。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一种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主要通过蚊子传播。近几年来,寨卡病毒在美洲地区爆发流行,感染人数达数百万之多,并且有蔓延到其它地区的趋势。临床分析显示,寨卡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小头症及成人的格林巴列综合症高度相关。动物试验也证明寨卡病毒可感染脑神经组织,导致小头症及其它出生缺陷。因此,寨卡病毒对全球公共健康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但目前还没有商业化的疫苗来预防抗寨卡病毒感染。
为了开发寨卡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硕士研究生屈攀科等在黄忠研究员和金侠研究员的共同指导下,利用果蝇S2表达系统制备了基于寨卡病毒包膜蛋白(E)的不同长度重组蛋白,进一步在小鼠模型上评价这些重组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抗病毒保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E蛋白的胞外区(称为E80)及其结构域III(称为EDIII)均可在S2系统中高效表达;E80和EDIII疫苗都能在小鼠中诱导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和T细胞免疫应答;在自主研发的寨卡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E80免疫小鼠血清和EDIII免疫小鼠血清都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保护效果。值得指出的是,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EDIII疫苗所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比E80疫苗所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更高,而且能够提供更强的保护作用。以上结果表明,S2细胞来源的EDIII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寨卡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原型,值得开展后续的临床前和临床研发。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培育项目、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欧盟ZIKAlliance项目等的资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