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
一、培养目标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考我所普通招考的博士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报到时间前取得硕士学位,即2025年9月1日前须获得硕士学位证);
(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获得本科毕业证但未获得学士学位证者不予认可。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硕士结业证书且必须已获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体检要求。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持境外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提交认证报告。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在学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若被录取,在报到时须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否则不予报到注册。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及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或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部级或以上科研课题。
(三)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博士入学报到时间前取得硕士学位。
通过全国统招统考录取的双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按应届毕业生以普通招考方式正常报名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最迟须在博士入学报到时间前取得硕士学位。
单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须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后方可正常报名并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四)在高校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按直接攻博方式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简称为直博生)。已被确定接收的直博生,必须参加全国推荐免试研究生网上报名,无需参加博士招生网报。
(五)本校全日制优秀在学硕士生报考硕博连读转博的,按我所的具体要求报考;非全日制在学硕士生不得以硕博连读转博的方式报考。
(六)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的书面同意:
1.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2.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3.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七)有特殊原因不能保证全脱产学习的考生,应在报考和复试时向我所和导师进行如实说明,并按照我所相关要求执行。如不能按照我所和导师要求保证学习时间的,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
(八)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九)由于“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因此在网报前,考生要与拟报考的导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整个博士招录过程中,若导师认为本人不适合指导某学生,导师有不录取该学生的权利。
三、报名
2025年的博士招生分为直博生、硕博连读转博、普通招考三种方式。普通招考方式2025年实行“申请-考核”制。
直博生按照推免生的要求,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参加全国统一的网上报名并完成相关复试通知和待录取通知等报考接收手续。
所有硕博连读转博考生和普通招考考生(含“申请-考核”制方式考生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及战略管理专项计划考生)必须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网上统一报名。
考生在网报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博士招生网上报名公告和我所的网上报名公告,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网上报名时间:
春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24年10月21日-10月27日,全天受理。本次网报只有硕博连读转博考核报名(生源范围为第五学期本校在学硕士生,即2022年秋季入学硕士生),没有普通招考的招生方式。逾期不再受理补报。
秋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24年12月09日-2024年12月28日,全天受理。本次网报包括硕博连读转博考核报名(生源范围为第四学期本校在学硕士生,即2023年秋季入学硕士生)和普通招考两种招生方式。逾期不再受理补报。
2.网上报名方式:
请考生登陆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http://admission.ucas.ac.cn),点击“博士报名”,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选择“普通招考”“硕转博”两种类别之一进入相应的报名系统中,进行考生注册。
3.网上报名成功后,报考“普通招考”类别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我所招生部门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
(2)2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专家推荐书(推荐书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博士招生”栏目的“资料下载”区下载,由推荐专家填写后寄至我所招生部门,也可密封后由考生转交);
(3)硕士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
(4)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5)获得境外学历人员须提交境外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历证书复印件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硕士学位认证报告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提供在学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并在报到前查验学历证书和认证报告的原件和补交复印件);
(6)其他材料(具体关注研究所官网通知)。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还应按本简章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
硕博连读转博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我所招生部门提交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以及我所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4.招生部门对考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查后,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核发准考证。核发准考证有考生自行网上打印、现场领取或邮政快递等方式,具体核发方式请注意后续通知。准考证是考生参加初试和复试的重要凭证,请考生一定要妥善保管直至录取结束。
在复试阶段还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请考生认真阅读网上报名公告,网上报名时应务必认真准确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和报考类别(定向或非定向)等重要信息。报考信息和录取信息上报北京教育考试院和教育部后一律不得更改相关信息,学校也不再受理修改信息的申请。
四、普通招考考试方式
普通招考除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战略管理专项计划外,其余考生全部实行“申请-考核”制。
五、考试时间
初试和复试时间,请注意后续通知。
六、体格检查
体检由我所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 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的要求、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要求进行。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七、录取和入学注册
1.根据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综合考评成绩(含考生提交资格审核材料、面试成绩、考生硕士或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专家推荐书等材料的综合考评结果)、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复试成绩或面试成绩不及格(即低于百分制的60分)的考生,不得录取。政审或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也不予录取。
2.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在录取前须签署三方定向培养协议。录取数据上报后不得变更录取类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全部属于定向培养。
3.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普通招考考生,录取时必须转考生档案。未能将考生档案转至我所的,取消录取和入学资格。
4.被录取的考生应在我所规定的时间内报到注册。如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提供有关证明,且应以书面形式向我所请假,请假时间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5.被录取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截止2025年9月1日未获得硕士学位者或不能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博士入学资格。
6.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录取为直博生的,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原件。截止2025年9月1日未获得本科毕业证或学士学位证者,或者不能提供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博士入学资格。
八、收费及待遇
我所2025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继续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新入学的所有博士研究生全面收取学费和住宿费,学费及住宿费在国家有关部门核定的范围内收取:
国家计划内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一般为10000元/年?生,按学年收取。
硕博连读转博考生经考核录取为博士生的,入学后按博士身份缴纳学费并享受对应的奖助体系。
直博生入学时即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缴纳学费并享受对应的奖助体系。
九、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我所招收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形式主要为全日制。
1.普通招考博士生学制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
2.通过硕博连读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包括硕士阶段在内修读年限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3.通过直接攻博方式招收的直博生,学制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十、违纪处罚
对于考生提交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他违反招生规定的行为,将按教育部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十一、就业
非定向博士生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定向培养的博士生毕业时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
十二、其他
考生因报考博士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导致我所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无法被录取或复查不合格取消录取资格(入学资格)的后果,我所不承担责任。
本简章如有与国家后续新出台的招生政策(含相关时间结点)不符的事项,以上级单位新政策为准。
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2025年预计招收博士研究生21名,直博生预计招收2名。
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网址:http://siii.cas.cn
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专业 |
序号 |
导师 |
方向 |
考试科目 |
备注 |
微生物学 |
1 |
Daniel Falush |
病原菌定量基因组 |
①申请-考核制外国语②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一③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二 |
|
2 |
黄威 |
蚊媒传染病传播阻断策略开发 |
|||
3 |
周兵 |
微生物转录和翻译系统的停止和重启 |
|||
4 |
晁彦杰 |
基因表达调控与非编码RNA |
|||
5 |
陈昌斌 |
微生物菌群影响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
|||
6 |
菲利普•善颂尼提 |
肠道微生物与细胞相互作用 |
|||
7 |
冯岁寒 |
脂代谢 |
|||
8 |
酒亚明 |
病原-宿主细胞互作 |
|||
9 |
梁小珍 |
病毒致瘤机制 |
|||
10 |
孟广勋 |
粘膜炎症、天然免疫 |
|||
11 |
王程远 |
细菌基因转录机制解析、细胞转录-复制协调机制蛋白质大分子机器原位结构解析 |
|||
12 |
王岚峰 |
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的结构生物学 |
|||
13 |
江陆斌 |
恶性疟原虫有性生殖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 |
|||
14 |
闫燕 |
肿瘤免疫治疗与微生物组相互作用 |
|||
15 |
张珂 |
RNA病毒感染与RNA生物学 |
|||
16 |
钟劲 |
RNA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 |
|||
细胞生物学 |
1 |
魏刚 |
免疫细胞发育与分化 |
①申请-考核制外国语②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一③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二 |
|
2 |
酒亚明 |
病原-宿主细胞互作、利用先进生物成像技术研究感染条件下细胞的行为和功能 |
|||
3 |
刘博 |
免疫受体的细胞内转运与炎症调节 |
|||
4 |
刘星 |
免疫细胞命运决定 |
|||
5 |
潘磊 |
肠道共生菌及其代谢物在肠道天然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肠道上皮干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及损伤修复稳态 |
|||
6 |
邵孟乐 |
炎症反应的代谢调控 |
|||
7 |
苏枭 |
神经调控微生物免疫 |
|||
8 |
肖晖 |
肿瘤免疫调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与免疫治疗 |
|||
9 |
张晓明 |
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单细胞组学研究 |
|||
10 |
张珂 |
宿主细胞RNA代谢与病毒感染 |
|||
11 |
茅缪伟 |
RNA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
免疫学 |
1 |
魏刚 |
免疫表观基因组学 |
①申请-考核制外国语②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一③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二 |
|
2 |
冯岁寒 |
免疫代谢 |
|||
3 |
苏枭 |
神经调控肺部感染与免疫 |
|||
4 |
梁小珍 |
宿主免疫调控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 |
|||
5 |
刘博 |
感染和自身免疫病相关的炎症控制机制与应用 |
|||
6 |
刘星 |
抗感染免疫 |
|||
7 |
孟广勋 |
粘膜免疫、感染免疫 |
|||
8 |
潘磊 |
肠道天然免疫调控及肠-肝、肠-脑等器官间免疫信号交流 |
|||
9 |
肖晖 |
肿瘤免疫靶向的细胞代谢重编程机制与应用研究 |
|||
10 |
张晓明 |
单细胞组学和抗体应答机制 |
|||
11 |
蓝佳明 |
病毒防治策略开发 |
|||
12 |
陈勋 |
肿瘤新抗原的发掘 |
|||
病原生物学 |
1 |
晁彦杰 |
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 |
①申请-考核制外国语②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一③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二 |
|
2 |
陈昌斌 |
微生物病原体毒力和耐药新机制研究 |
|||
3 |
郝沛 |
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 |
|||
4 |
戴阿光 |
病原感染的冷冻电镜原位结构学 |
|||
5 |
江陆斌 |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生长发育与免疫逃逸调控机制研究 |
|||
6 |
王程远 |
致病菌RNA聚合酶结构解析及抗生素开发 |
|||
7 |
闫燕 |
病原感染与肠道微生物互作机理 |
|||
8 |
黄威 |
蚊媒传染病传播机制研究 |
|||
9 |
蓝佳明 |
病毒性疫苗和药物研发 |
|||
10 |
周兵 |
病原微生物的休眠和复苏与耐药性 |
|||
11 |
陈勋 |
病毒组学与病毒致病机理研究 |